当前,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AI 写作、对话、合成等生成式 AI 广泛渗入办公场景。其中,AI 写作因 “输入关键词一键成文” 的高效,备受办公人群青睐。但在便捷背后,AI 工具潜藏的泄密风险,正悄然威胁信息安全。
一、AI泄密案例警示
(一)涉密方案,AI 代写泄露
某涉密单位工作人员李某,听闻 AI 写作工具好用,在起草涉密方案时,私自用手机下载 AI 写作软件,将方案敏感内容输入工具生成文稿。因 AI 工具依托网络处理数据,涉密信息暴露风险陡增,事件发生后,李某被严肃处理。
(二)科研成果,AI 辅助外流
某科研机构研究人员为赶进度,用流行 AI 写作软件辅助写报告,上传核心数据与实验成果。结果部分涉密信息泄露流传,给机构造成经济损失,也损害国家利益,涉事人员遭严肃追责。
二、AI 办公泄密隐患深析
生成式 AI 高度依赖互联网、大数据与云计算,国家秘密信息一旦输入,从数据获取、处理、存储,到运算、传输,全环节暴露风险:
AI 学习训练需海量数据,涉密信息会被模型 “吸收”;
数据挖掘功能可对片段信息多维推理、关联分析,哪怕截取涉密文件片段,也可能被攻击窃取,或经汇聚推导后泄密。
三、AI 办公保密纪律与法规
(一)纪律提醒
机关、单位人员用 AI 办公,须绷紧 “保密弦”:选用合法合规的国产大模型,强化风险意识;规范流程,严禁将涉密文件、图片、音视频等,以拍照、输入等任何形式,交由生成式 AI 处理,坚决杜绝 AI 办公泄密。
(二)法规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三十一条:禁止用非涉密信息系统、设备存储或处理国家秘密;《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第十九条:提供生成式 AI 服务的企业,须加强训练数据安全管理,防范处置数据安全风险。
四、天锐蓝盾:AI 时代数据保密 “防护网”
面对AI泄密风险,天锐蓝盾数据防泄露系统,可为机关、单位筑牢安全屏障:
——终端数据管控:监测 AI 工具使用行为,拦截涉密信息违规输入;
——敏感内容识别:精准识别涉密文件、数据,阻止其流入 AI 平台;
——全流程审计追溯:记录数据操作轨迹,泄密行为可查可溯。
AI 办公是趋势,但保密是底线。天锐蓝盾以技术之力,护航 AI 时代的数据安全,让高效与安全并行!
(来源:保密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