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单位数据安全困局
在数字政务加速推进的背景下,政府单位的涉密信息已成为国家安全与公共利益的核心载体。从机密级红头文件、重大项目审批材料、敏感数据统计报表,到会议纪要、内部决策草案、信访举报记录,每一项信息的泄露都可能引发重大风险:
——公文外泄危机:某单位科员将待发布的政策文件通过微信私发给企业,导致政策提前泄露,引发市场波动;
——敏感数据滥用:统计部门工作人员违规导出企业纳税数据,用于私人关系打点,触犯法律红线;
——外部攻击窃取:境外黑客通过钓鱼邮件入侵内网,试图获取城市规划涉密图纸,威胁公共安全。
为此,我们专访了某单位IT部门主管李主管,揭秘其如何通过天锐蓝盾构建覆盖 “产生 - 流转 - 存储 - 销毁” 全生命周期的涉密信息防护体系。
“李主管,政务场景下的数据安全如何防护?”
“政府单位的涉密信息安全,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关乎公信力与国家安全的政治责任。” 李主管严肃指出,“我们需要的是能读懂保密条例的安全方案。”
天锐蓝盾数据防泄露系统的 “技术 + 合规 + 政务场景” 一体化方案,精准破解三大痛点:
分级分类防护:严格遵循《国家秘密保密期限的规定》,对 “绝密 / 机密 / 秘密” 三级信息实施差异化管控,如绝密级文件全程离线加密,机密级文件限制内网流转;
无缝对接政务系统:与 OA 系统、政务云平台、电子签章系统深度兼容,在不改变 “收文 - 拟办 - 会签 - 归档” 传统办公流程的前提下,实现涉密信息自动加密;
全链路审计留痕: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 “全程可追溯” 要求,每一次文件打开、修改、打印操作都生成不可篡改的审计日志,支持跨年度追溯查询。
部署天锐蓝盾后,且因权限申请流程优化,公文流转效率提升20%。
“天锐蓝盾如何打造不同场景下的解决方案?”
(一)公文起草场景:
痛点:
某科室在起草年度财政预算草案时,工作人员将电子版存储在私人云盘,导致敏感数据同步至家庭电脑,存在泄露风险。
解决方案:
——智能识别加密:通过 NLP 技术识别文件中的 “预算金额”“项目审批” 等敏感关键词,自动判定密级并加密,涉密文件离开政务内网即显示乱码;
——起草权限双认证:机密级以上文件起草需进行身份验证,且仅允许在专用涉密电脑操作,禁止接入互联网;
——版本溯源管理:自动保存文件每一次修改记录,包括修改人、修改内容、修改时间,曾通过版本对比发现某员工擅自删除 “敏感数据标注” 的违规行为。
(二)内部流转场景:
痛点:
某重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多部门会签时,被参会人员用手机拍照外传,导致项目细节提前曝光。
解决方案:
——屏幕水印防拍:涉密文件打开时自动显示动态水印,即使拍照泄露,也可追溯责任人;
——流转权限动态回收:文件会签完成后,自动收回相关人员的查看权限,仅保留归档部门的只读权限;
——禁止非常规操作:屏蔽文件的 “截图”“复制粘贴” 功能,打印时强制添加密级标识与编号,且需填写《涉密文件打印审批单》并扫码留痕。
(三)存储备份场景:
痛点:
单位档案室将历史涉密文件扫描存档时,电子版未加密,被实习人员误拷贝至私人硬盘,存在长期泄露隐患。
解决方案:
——离线存储加密:扫描件上传至档案系统时自动加密,即使硬盘物理丢失,未授权设备也无法解密;
——分级存储策略:绝密级文件仅允许纸质存档,机密级文件电子档需 “两地三中心” 备份,且备份介质需双人双锁保管;
——访问频次预警:对长期未访问的涉密档案,若突然被高频查询,系统自动向保密委员会发送预警,曾拦截某离职人员试图批量下载历史会议纪要的行为。
“该方案能否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
在 2024 年度省级保密检查中,该单位基于天锐蓝盾数据防泄露系统构建的 “智能密级判定 + 全链路审计 + 动态权限管控” 体系,获得全省政务系统最高分,尤其在 “涉密文件闭环管理”“违规行为实时阻断” 两项核心指标上成为示范模板。
李主管感慨道:“天锐蓝盾数据防泄露系统的价值,不仅在于帮我们通过检查,更在于将‘保密规定’转化为‘技术红线’,让每个工作人员在操作时‘不敢泄、不能泄、不想泄’。”
“在数字时代,政府单位的涉密信息安全,既是底线要求,也是治理能力的体现。” 李主管最后强调,“当天锐蓝盾为每一份涉密文件装上‘电子锁’,我们才能在推进政务公开的同时,守牢国家安全与公共利益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