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与第三方合作已成为常态。但合作的背后,数据泄露风险如影随形。
某汽车企业与零部件供应商共享车型设计数据时,因对方安全防护不足,导致核心设计被竞争对手获取;某电商平台将物流信息交由第三方处理,却因对方员工操作不当,造成大量客户收货地址泄露……
这些案例都在警示:与第三方合作,数据安全这根弦必须时刻绷紧。
第三方合作中的企业数据泄露风险点
1. 合作方安全能力不足
并非所有第三方都具备完善的数据安全防护体系。有些小型外包公司可能缺乏专业的安全技术人员,网络防护设备老旧,甚至没有基本的防火墙和数据加密措施。还有些合作方内部管理混乱,员工安全意识淡薄,可能随意拷贝、转发数据,或因操作失误导致数据外泄。
2. 数据共享边界模糊
企业在合作时,若未明确数据共享的范围和用途,很容易出现数据滥用。比如,原本约定某批客户数据仅用于市场调研,合作方却擅自将其用于电话营销;或者将企业提供的技术资料转交给其他无关机构,造成数据扩散。更有甚者,部分合作方会将获取的企业数据作为筹码,在合作结束后以此要挟,给企业带来持续威胁。
3. 合同条款存在漏洞
合作合同是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关键,但很多企业的合同中缺乏数据安全相关条款。既没有约定合作方的安全防护责任,也没有明确数据泄露后的赔偿标准和处理方式。一旦发生数据泄露,企业往往陷入追责无据的困境,无法有效维护自身权益。
全流程把控泄密风险
1. 合作前:严选伙伴,摸清底细
在选择第三方合作前,要了解其过往是否发生过数据泄露事件,以及处理这类事件的能力。可以要求合作方提供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技术防护方案等资料,确认其安全防护措施是否到位。
2. 合作中:明确规则,全程管控
签订合作合同时,必须加入详细的数据安全条款。明确数据的使用范围、期限和方式,要求合作方不得超范围使用;规定合作方需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如数据加密存储、严格权限控制等;约定数据泄露后的通知时限、补救措施及赔偿标准。
3. 合作后:及时回收,消除隐患
合作结束后,要督促合作方删除或归还所有共享数据,并提供书面证明。对涉及核心数据的合作,可要求合作方进行数据销毁审计,确保数据彻底清除,避免合作方留存数据用于其他目的。
天锐蓝盾:为企业数据保护提供有力支持
天锐蓝盾系列产品能为企业与第三方合作中的数据安全提供有力支持。
在数据共享前,天锐蓝盾数据泄露防护系统可对企业数据进行分类分级,精准识别敏感数据,帮助企业明确共享边界。对于需要共享的数据,系统能自动进行加密处理,即使数据在合作方处流转,未授权人员也无法解密查看。
在合作过程中,天锐蓝盾终端安全管理系统可监控数据的传输和使用行为。若发现合作方有超范围传输、拷贝数据等异常操作,系统会及时发出预警并拦截,防止数据泄露。同时,系统还能记录数据交互的全流程日志,为后续追溯提供依据。
合作结束后,天锐蓝盾的权限管理功能可快速收回合作方的数据访问权限,确保其无法再获取企业数据。此外,系统的态势感知功能能持续监测数据安全状态,及时发现潜在风险,让企业在与第三方合作时更安心。
通过合作前严选伙伴、合作中明确规则并管控、合作后及时回收数据,再结合天锐蓝盾的技术支持,就能有效规避企业数据泄露风险,在合作中实现安全与发展的双赢。